心绞痛真要命!心血管大咖指点五个保命绝招

发布时间:2015-09-11 16:01:43 阅读(456)

心绞痛、心肌梗死,这些名称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家人或朋友遭遇这类情况时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却是大多数人的盲区。

哪种疼痛是心绞痛发作?心绞痛发作后应该服哪些药物?到底是不是需要叫救护车……这些问题背后不同的应对方式,每一步都影响着患者生还的几率。

据《201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即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心血管病,全国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也是中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同时,我国心肌梗死患病人数约250万,每年新发至少50万例,其死亡率近十年来几乎翻了一倍。而同期的美国,这一趋势是逐步下降的。

为什么中国的患者救治的结果与美国呈现相反的走势?又当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北京安贞医院聂绍平医生在心学院沟通会上给出了五个提示:

1.就诊延迟当心误区讨命

据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和出院信息系统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占总死亡的72.28%。其原因可归结为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的错误判断、缺少相关的救护常识等。

聂医生从事心血管诊疗工作多年,他认为意识问题将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他提醒高危人群和有家族病史人群多多了解疾病的相关的知识,定期体检,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于不适的感受宁可错拉警报,不可拿生命冒险。

2.呼叫急救医疗体系为生命加个保险

据中国STEMI PCI项目统计,中国有49%的患者在出现疑似症状后选择自行就诊,通过急救医疗系统转运的仅占1/4。这与国外相去甚远。除了大众对急救医疗转运系统了解有限外,系统本身的能力也影响了大众的选择。

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有一些数字足以衡量服务能力。以发达国家为例,城区急救站站间距离为1-5公里,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可达60公里/小时,平均转运时间为4-10分钟;而在北京城区急救站站间距离为4-7公里,车辆平均行驶速度30公里/小时,平均转运时间需要18分钟。差距确实是有的。当然,在急救过程中,首诊医院与最终救治医院的偏差也影响了救治的效率。北京市近1/3患者首诊医院并非最终得到救治的医院。

对此聂医生提醒患者,在遇到急救问题时,尽量快速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有效沟通相关信息,为救治争取时间。有专业人士协助转运,等于是为生命加了个保险。

3.再灌注要趁早恢复健康有希望

再灌注是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手段。有数据显示,在2001到2011年的10年间,我国心肌梗死的住院人数翻了5倍,但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率仅占5成。事实上,在欧洲发达国家,全社会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率都在80%以上,心肌梗死院内再灌注治疗率甚至达到100%。

聂医生提示,早期选择再灌注治疗将为患者的康复赢得重要的时间和机会,一定要重视。

4.院内再灌注治疗时间不达标现象普遍生命经不起等待

很多疾病都有抢救的黄金时间,心肌梗死也不例外。但是目前,仅有7%的溶栓患者达到入院到溶栓开始时间(D2N)≤30分钟,仅有22%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达到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D2B)≤90分钟。

聂医生介绍,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时间严重影响了这个操作的进行,但其产生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每一秒重复的沟通消耗的时间,都于疾病的救治无益。

5.胸痛中心新尝试用机制为生命护航

目前,欧洲有5成以上的PCI中心提供24/7急诊PCI服务,这在我国很多医疗机构还不能实现。聂医生认为这需要从更高层面进行战略布局。

1981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张胸痛中心,目前,美国全境有5000多个胸痛中心,形成了20个区域协同网络,这一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心肌梗死救治的效率。

2014年1月22日,北京安贞医院也成立了胸痛中心,由院长牵头,有机整合资源,形成从患者教育、远程会诊、信息化等方面对胸痛进行诊疗和管理的工作机制,以最高效地解决急救院前、院中、院后的患者全程管理。不仅如此,北京安贞医院还与北京朝阳医院等形成了区域协同胸痛救治网。未来相信中国也会有更多的区域协同网络让更多的心肌梗死患者能够享受更为有效的救治和康复过程。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ilife.cn/zhuanti/angina/174265.html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城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