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应用的中医学原理

发布时间:2015-06-11 09:35:08 阅读(475)

中医药工作者通过选取650部代表性中医典籍进行检索统计,其中303部有阿胶的记载应用,典籍上溯神农本草,下至民国医案,经研究统计汇总,相关的阿胶医方共达3200余方次,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中医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本草纲目》中称其为“圣药”。在分类整理过程中,发现约有1000余方次用于妇科类疾病,580余方次用于肺痨咳嗽等呼吸系统,890余方次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100余方次用于血症并治与广谱止血,有100余方次用于补益通治,其余方剂为外科等杂症。可见阿胶应用极广。

据研究,阿胶应用的中医学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四气五味理论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医药物学中对药材性质的一种概括。

四气,是指药材的寒凉温热四种药性。药性的寒凉温热是与病证性质的热性、寒性相对而说的。能够治疗热性病的属寒性或凉性,如黄连是寒药,治热病泻痢。另外还有平性药,但也有偏寒偏热的不同,因此仍成四气。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另有淡味,因其不显著,仍称五味。味不同,作用也不同,如辛能散能行,甘能不能缓。

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腑脏经脉联系起来,说明某种药对某些腑脏经脉的病变起一定的治疗作用。这是临床实践后总结出来的。人体有十二条经脉,每条经脉又与同名腑脏有一定联系,称“属”。

阿胶性味甘平,微温,入手太阴经肺,足少阴肾经,厥阴肝经。其性味甘缓平和,滋阴补血,润肺清燥;入肺肾肝三经,善治因阴虚造成的各种虚症。

2.阴阳学说

阿胶是一种滋阴良药,这一结论是基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

阴阳是古人对自然界中所有事物都包括互相关联、互相对立两个方面的一种抽象概括。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组织结构、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都可以归为阴阳两个方面,比如体内器官腑为阳,脏为阴;“阳平阴秘,精神乃治”,即是讲人体阴气平顺,阳气固秘,阴阳两方面协调平衡,生理功能才能正常;阴偏盛则阳损,阴不足则阳亢,就是指阴阳不平衡而引起病变。诊断上采取“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方法,使阴阳平衡,疾病也就得以痊愈了。

用阿胶来治疗各种虚证依据的就是调和阴阳的理论,在人体阴虚的时候,用阿胶滋阴补血的功能来补其不足的。

3.气血津液学说

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有着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包括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具有生化、推动和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推动脏腑组织的活动等作用。

血,指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的生理功能,又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具有滋润濡养、参与血液生成、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排泄废物等作用。

气血津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的功能活动依赖血的濡养,血的化生和运行则需要气的推动。津液与血可以互相渗透。“气虚自汗”,“汗多亡阳”则反映了气与津液的密切关系。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与腑脏、经络之间也有着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密切关系。腑脏的功能活动依赖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津液通过经络输布全身,而经络则需要气血津液的滋养。

阿胶可补血、益气、滋水润燥,补肺肝肾之不足,调阴虚之证,养身体,这正是基于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

以上就是阿胶在中医上所运用的3种主要原理。而且这3个原理也是中医学的主要原理。

阿胶因产自山清水秀的山东东阿而得名。它性平、味甘,入肺、肝、肾三经,集治疗、保健于一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之功能,广泛应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萎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虚劳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症,为血病要药、妇科病良药和强壮滋补剂。在治疗血液病及滋补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被称为血液的“保护神”、固体代血浆。是国药瑰宝里不可多得的良药,其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滋补三大宝”。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ilife.cn/zhuanti/collacoriiasini/165958.html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城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