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不过,您是否知道它具体是怎么产生的?胰岛素与“三少一多”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能量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不可少的,人体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提供,而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即是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我们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刚开始大部分是结构复杂的多聚糖类(淀粉等),经过胃肠道的逐渐消化吸收,最后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需要进入血液并随之流经全身各个器官组织,才能被利用。
在肠道,有一群尽忠职守的“工人”,负责把葡萄糖从肠道送进血流,血糖水平因此升高,升高的血糖就刺激了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随着血流先进入肝脏,一部分在肝脏被变成能源利用;一部分被送到肝糖库——糖原储存起来,在不吃饭时再被变成能源利用。这些过程大部分都需要胰岛素的参与。
顺利的话,剩下的血糖会随着血流,进入全身其他器官组织并发生作用。不过,血糖进入血流需要有个转运机,即葡萄糖转运子或者一些特殊的转运蛋白质。胰岛素产生的信号,是多数葡萄糖转运机不可缺少的“闸门”,所以一旦胰岛素不够或质量不佳,发出的信号异常,或者转运机本身出了问题,转运机的功能就失常了。
这种失常是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重要原因。因为它会导致血中葡萄糖,不能被顺利“派送”到各组织器官中,反而存储在血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但各组织器官却仍处于“饥饿”状态,仍然发出要吃的信号,这是“多吃”的原因;血里大量的葡萄糖会增加尿量,产生“尿多”;而葡萄糖从尿中流失又会让人觉得越来越渴,需要大量喝水,导致“多饮”。
处于“饥饿”状态的组织器官,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为了活命,不得不采用替代方法,比如脂肪燃烧和分解蛋白质。这些过程不需要胰岛素参与,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能量,但均属于“高能耗、低产出”的生产线,能解燃眉之急却也容易引发严重的副作用:酮体就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这个替代方法是把 “双刃剑”,尽管少量的酮体可通过肾脏排出,但这个方法用得越多,产生的酮体也越多,一旦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就会在血中累积且越聚越多,最后形成酸中毒危及生命。久而久之,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这就是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形成原因。
总的来说,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就是使葡萄糖能够被正常利用,并储存多余的葡萄糖等,使血糖水平总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胰岛素是我们人体唯一的降糖激素,所以对人体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