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了手足口病以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儿童和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全年均有发生,2月开始增多,3—5月为高发期,也可在冬春季节发生流行。
手足口病多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口腔黏膜、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有的患儿可不发热,仅以皮疹为主要表现,有的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肌炎等。
2.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儿童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急性期患者咽喉部的分泌物以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哪些人容易得手足口病?
五岁以下婴幼儿易得该病,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多为三岁以下婴幼儿。
4.一般家庭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以下几点: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帮助孩子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教育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注意掩住口鼻;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不洁食物。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前、处理粪便后要洗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洗,并定期煮沸消毒;孩子的玩具和其他用具可用清洗、日晒或其他方法保持清洗卫生。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本病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非就医需要,不要带孩子去医院。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保持餐具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清洁。
5.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应注意什么?
患儿的唾液、痰液、呕吐物、粪便等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同时消毒便盆;孩子的餐(奶)具可煮沸消毒,衣服、尿布等可暴晒或洗烫消毒;可根据玩具的材质用暴晒、消毒液浸泡(擦拭)等方法消毒。要勤开窗通风。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呕吐物后要洗手。学生或幼儿园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应及早告诉老师,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学校或幼儿园。居家治疗时,不要让孩子与其他健康孩子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