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属于神经性退行性疾病,一种慢性进展性运动障碍疾病。刚开始起名叫“震颤麻痹”,估计叫这个名字,从字面意思理解,还可能透露一些这是什么病。后来改为帕金森病,不了解的人就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什么病,因为帕金森是一个人名,改名是为了纪念最早发现这个病的英国詹姆斯·帕金森医生。
帕金森病起病缓慢,中老年人为患病的高发人群,主要症状分为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和非运动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睡眠紊乱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病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恶化,严重影响患者工作能力与生活质量。
目前,帕金森病的主要手段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药三分毒”,很多病人反映药物副作用,长期服药,减少或避免药物副作用确实很重要。
林阿姨患帕金森病3年,发病初期,右手僵硬,背部酸痛,动作迟缓,自己穿衣、吃饭比较困难,但是僵硬总是有时严重有时不严重,所以,林阿姨刚开始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发现右手颤抖,尤其情绪紧张时,颤抖非常明显。
后来林阿姨去了医院,医生诊断是帕金森病,开了金刚烷胺、泰舒达药物治疗,刚开始服用后有效果,身体也没什么不适,可是服用15天后,发现服药后,胃部不舒服,想呕吐,没食欲。
为治疗,林阿姨慕名前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王学廉教授为其诊治。详细了解了林阿姨的病情后,表示,大部分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可能出现以下副作用,眩晕、恶心、呕吐、幻觉、失眠或有睡意等,有些副作用在身体适应后会慢慢减少。如果副作用严重,可以调整药物,换用别的药物。然后王学廉教授为林阿姨调整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