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结直肠癌与饮食关系很大

发布时间:2015-11-13 11:22:32 阅读(447)

在我国,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各地大致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3-6位,发病年龄以40—50岁之间最高。长江下游、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港台地区为高发区。

  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2009年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达到29.44/10万人口,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其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位,为14.23/10万人口。

  发病与饮食方式关系明显

  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排便习惯(如次数增多)及粪便性质(大便带血、粘液)、形状(便形变细)等改变,肛门坠痛、里急后重和腹痛、腹泻、腹部肿块,肠梗阻以及乏力、消瘦、贫血、发热等全身性症状。肿瘤转移或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

  结直肠癌的发病主要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饮食方式有明显关系。包括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结直肠慢性炎症、结直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摄入粗纤维素、硒、维生素A、C及新鲜蔬菜多的人群,结直肠癌危险性减少。

  目前,结直肠癌治疗仍以手术切除预后最佳,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多渠道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突出中医“辩证施治”特色,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遵循“以人为本”的综合治疗原则,以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采用扶正抑癌、带瘤生存的治疗方法,如中药抗癌针剂静滴、中药口服、中药封包、热奄包、耳压、穴位敷贴、针灸、穴位注射、中医药配合三阶梯疗法治疗中重度癌痛、中药高位结直肠滴注、药物瘤体注射等传统中医药和民族药方法,配合生物治疗、化疗、放疗治疗结直肠癌,增强了化疗、放疗的疗效,并减轻了化疗及放疗的毒副反应,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明显提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缓解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为多渠道、多方法综合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0岁以上要留意

  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主要是减少、消除大肠癌的致病因素,抑制正常细胞的癌变过程。维持健康体重、适量身体活动、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平衡膳食以及戒烟、限酒,是预防和控制癌症的主要策略。除了生活方式改变之外,化学药物的对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也受到广泛重视,主要包括阿司匹林、钙/维生素D以及其他抗氧化类药物。

  结直肠癌的二级预防主要是早期发现、诊断、治疗,以防止或减少肿瘤引起死亡。依靠积极宣传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引起公众关注、积极开展筛查普查(50—75岁的男女性人群是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积极治疗癌前病变等,其中开展筛查普查是结直肠癌二级预防的核心内容。对于超过40岁和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出现早期症状尤须引起注意,需及时就医。

  结直肠癌的三级预防主要是对肿瘤患者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对结直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放化疗、中医药治疗、免疫治疗,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结直肠癌患者的定期随诊十分重要。术后每3——6个月体检1次,共2年;然后每6个月1次,共5年;5年后每年1次体检。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ilife.cn/zhuanti/rectal_cancer/214396.html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城热销产品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