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OLGAR大豆异黄酮对病原菌或病原体的抑制效应

发布时间:2015-02-10 14:37:48 阅读(452)

美国SOLGAR大豆异黄酮对病原菌或病原体的抑制效应: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 是一种核转录因子,有3 种亚型,pparα、pparβ和pparγ。其中pparγ是参与调节糖、脂质代谢的重要因子,参与调节炎症、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berger和moller,2002)。资料显示,t、b 淋巴细胞中表达pparγ mrna、pparγ及其相关配体在免疫及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clark,2002)。dang等(2003)报道,大豆异黄酮在浓度高于1μmol/l可以作为pparγ的配体。xu等(2003)在高血压鼠动脉上皮细胞上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需经pparγ信号通路,在转录水平下调nadph p22phox亚单位和血管紧缩素ii型受体表达。mezei等(2003)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使鼠raw 264.7细胞中pparγ表达量增加200%~400%。最近,chacko等(2007)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研究显示,异黄酮的抗炎效应需要依靠细胞内pparγ活性。因而,美国SOLGAR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调节动物机体内pparγ水平,调控特异性细胞信号通路。

mamani-matsuda等(2004)试验发现,栎精(一种免疫调控黄酮)直接诱导锥虫凋亡性死亡,降低人巨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no水平。大豆异黄酮能抑制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生长(verdrengh等,2004;dastidar等,2004)。王海涛等(2009)发现,大豆异黄酮可通过抑制菌体的呼吸代谢和核酸的合成,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能够改善机体对病原和疫苗的生物学反应性,可以在动物病理期间作为一种营养策略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tnf-a是炎症反应的关键调控剂。朱志宁等(2011)报道,美国SOLGAR大豆异黄酮能够通过增加防御性免疫因子siga分泌量,同时降低致炎因子tnf-α的表达量,增强奶牛的乳腺免疫功能。morimoto等(2009)研究表明,异黄酮剂量依赖性抑制il-6和il-8 产生,缓解大肠炎症和组织损伤,这一保护效应与ifn-γ、il-6和il-12 p40分泌降低,il-10分泌增加和抗原呈递细胞活性抑制有关。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ilife.cn/zhuanti/solgar/123221.html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城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