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平时该如何科学地饮水呢?
人每天饮水1200毫升比较适宜,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每杯300毫升)。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水的需求量会受到个人所处环境(温度、湿度)、运动量、身体健康状况和食物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分次少量饮水更为有益,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对身体造成许多危害,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水中毒。
最佳的补水时机包括:
①清晨起床后:清晨是补充水分的最佳时机,因为饮水可以唤醒肠胃,促进蠕动、预防便秘。此外,经过长时间睡眠后,血液浓度会增高,及时补充水分可以迅速降低血液浓度,促进循环,使人清醒爽朗;
②上午10点左右:此时可补充上午工作时流失的水分;
③下午3~4点:这段时间处于午餐和晚餐之间,午餐食物已经消化吸收,动物蛋白质代谢会产生毒素,饮水可加速排出毒素,减轻肝脏和肾脏负担;
④晚上睡前:睡眠时人体会自然出汗,流失水分和盐分,而在8小时的睡眠中身体无法补充水分,因此在睡前半小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平衡,降低尿液浓度,预防结石。
最科学的喝水方法:
含一含再咽,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吞入过多空气导致胀气,使水温与体温接近,避免刺激胃肠道,减少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保护胃黏膜。此外,含一含再咽可以让口腔更好地感受水的味道,保持口腔湿润,是解除口干的最佳方法。
另外,经常饮用凉白开有助于人体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提高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