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经典型症状为黄带量多而粘稠,下腹部和腰骶部疼痛,经期加重等,多属中医的湿热-F注型痛经。平时常用清热解毒,理气化湿药物,如黄芩、败酱草,红藤、蒲公英、柴胡,川楝子、赤芍、薏苡仁、茯苓等。
经期则酌加理气活血止痛药物。也有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乳房、腹部作胀,腰腹冷痛,怕冷,属于寒凝气滞型,平时应常用温经散寒、理气活血药,如肉桂、香附、乌药、乳香、当归、赤芍等。经期则加用止痛力量强的药物。合并子宫肌瘤者,可加土贝母、牡蛎,玄参、海藻、昆布等软坚散结之品。
如果病程较长,盆腔已形成粘连或包块,症状表现为腹痛、用手按压疼痛加剧,经色紫黯,经行不畅有块,属于中医的血瘀痰阻型。经期可服少腹逐瘀汤加减。平时常服桂枝茯苓丸或健脾利湿,化痰祛瘀药,如茯苓、草豆蔻、半夏、苍术、香附、丹参、赤芍等以及破血消坚药,如三棱、莪术、穿山甲、鳖甲等。盆腔炎一旦形成粘连或包块,单用内服药往往不易奏效,最好配合中药灌肠法或外敷法,内外并治,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可增强疗效,提高治愈率。
慢性盆腔炎有纤维组织增生,炎症部位形成条索状物或包块,生殖器官活动受限,影响骨盆气血运行,应以活血行气、软坚散结为主治,以软化增生组织,并使其吸收。可选用活血行气兼软坚散结的橘核海藻昆布汤(橘核,海藻、昆布、丹参、赤芍、海蛤粉、鳖甲、川楝子、茜草,茯苓、延胡索各10克,香附6克)。中药热敷与灌肠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红藤汤(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鸭跖草各30克),加水煎后取汁100毫升左右备用,于每晚睡前排空大便,用12号导尿管自肛/门插入全长的2/3,将药液趁温热缓缓自导管注入,15~20分钟注毕,一直保留到第2天清晨,每次用1剂。于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每月10次,3个月为1疗程。热敷如用妇盆散,组方大黄20克、蒲公英20克,败酱草20克、丹参15克,白花蛇舌革15克、厚朴10克、赤芍10克、路路通10克、穿山甲10克、小茴香10克、没药10克、芒硝10克。上药混合烤干,打碎,研成细粉过筛包装。用时取50克粉末与10瓣大蒜、2汤匙醋混合,加适量温水调成糊状,装入纱布袋内敷于小腹部,外加热水袋以保持一定温度。每次敷1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对蒜醋过敏者可用白酒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