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立秋已过,时令已至白露。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的猛烈袭击,让人感到疲倦、乏力,出现脾虚、胃虚、气虚等症状。民间常说要在秋天进行补养。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补养呢?又是什么导致了脾虚、胃虚、气虚这三种虚弱状态呢?中医认为,暑热会耗气伤津,导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而脾虚、胃虚、气虚这三种虚弱状态通俗理解为:因为热量过多导致出汗过多,而出汗过多会导致水分流失,身体缺水则会感到虚弱、乏力。
夏季气候炎热,暑邪侵袭人体,会导致腠理开泄,出现过多出汗的情况,过多的汗液会耗伤津液,气随津泄而导致气虚。同时,中医认为,夏季炎热多雨,湿气重,会导致脾运化不畅,消化功能减弱。另外,夏季心火旺盛,对肺脏造成负担,这就是“一夏无病三分虚”的原因。
中医理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念,旨在春夏顺应生长之气,蓄养阳气;秋冬顺应收藏之气,蓄养阴气。进入秋季后,气温逐渐凉爽,人体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这时,应该科学摄取营养,以弥补夏季的损耗,为过冬做好准备。
在秋天,人体口、鼻、皮肤等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秋季燥邪盛行,肺脏是娇弱之脏,首当其冲。秋季昼夜温差大,老年人难以适应,旧病容易复发,新病也容易发生,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容易在这个时候复发或加重。因此,秋季饮食养生应遵循润燥、补肺、养阴、多酸的原则。
在秋天,适宜食用的食物有很多。莲藕具有润燥的作用,是清心润燥的首选食物。杏仁有补肺的效果,是补肺的好食物。蜂蜜有养阴润燥的功效,是养阴的首选。葡萄具有多酸的作用,适合秋季食用。这些食物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中医专家指出,过度依赖药物而忽视食物的作用是不科学的。药食同源,许多食物也具有治疗作用。例如,多吃荠菜可以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以健胃消食、化痰止咳;多吃山药可以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是很好的补养食材。
秋季进补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养。不要暴饮暴食,建议摄入高蛋白食物,既能清暑热又能补益。少吃刺激性食品,避免湿热之气积蓄脾胃。饮食不宜过于生冷,适当吃些解暑清凉食物。生活作息要规律,适当运动,不宜过度。总之,秋季进补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进行科学的补养,方能达到最佳效果。